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读《红楼梦》有感4篇

     《红楼梦》是清代长篇人情小说,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具有影响力的小说。下面是好文100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QQ截图20220519142834.jpg

读《红楼梦》有感(一)

这个暑假,我读了四大名著的其中一本《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作者是清朝的曹雪芹。

《红楼梦》主要讲述的是贾政的妹妹贾敏是林黛玉的母亲。黛玉自幼丧母,便投靠了外婆贾母。到了荣国府,贾母对黛玉倍加疼爱。黛玉与家中的“混世魔王”也是贾政的二儿子贾宝玉相见,似曾面熟,便慢慢建立起友谊和感情。最后,二人不得以分开,一个离世,一个出家,命运太残酷呀......

这本书我当初看时,很矛盾,既被人物关系的复杂而头晕,又被感人的情节给吸引了。于是,每当“蹦”出一个人物时,我就不得不翻到人物出场时介绍,并在人物关系图上记下来。

这个故事很忧伤,甚至有点惨兮兮的感觉。最后黛玉的死,就像黑夜里一株小草一样,无人知晓。

这本书有三个亮点;它们分别是:人物的刻画、插入的诗句、场景与景色描写。人物的刻画中,王熙凤和刘姥姥这两个人刻画的入木三分,活灵活现!插入的诗句也有很多,大多出自宝玉、黛玉和宝钗之手,简直是炉火纯青!场景与景色的描写更是身临其境!

被人称作为,“不可超越的文学作品”的《红楼梦》在这个暑假,我总算领悟到了,什么叫经典,什么叫“不可超越”了。

读《红楼梦》有感(二)

花一个多月的时间看完了红楼梦,也仅限于看完了而已,基本了解了其中的人物关系、荣府兴衰的过程、人物的结局,但很多细节、诗词、人物的性格、前后呼应之处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说直白点,就是并未看懂。一遍过后,才体会到“一入红楼深似海”的含义,书中很多值得推敲思考的地方,却又不是一遍能弄明白的,于是准备接下来再去重温电视剧版本。虽说不十分看懂,但也还是有些初步感触的。首先对于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脉络走向,不知是不是因为早知道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的潜意识作祟,总感觉有点“烂尾”了,贾府的衰败、贾母的死、凤姐的死、香菱的死、宝玉的出家,都堆在最后几回草草结束了,很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要说这一遍下来,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主要有两点:

1、一个大观园等于一个社会,从古至今变化的是朝代,不变的是人心复杂、趋炎附势、攀高踩低。不过出身低的也能翻身,但需有强于常人的意志和胸怀,书中我比较喜欢的两个女子是探春和邢岫烟,她们属于这类人。

探春——虽说是政老爷的亲闺女,但却是位卑的赵姨娘所生,庶出,而赵姨娘自身又是个素质低下不招人喜欢的人,探春的出身在贾府同辈兄弟姐妹中并无优势。但她能深受贾母喜欢,在凤姐病时挑起管家重担,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跟她个人后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再到后来虽远嫁,凭她的为人处世之道,在婆家必定过得顺风顺水,且夫妻感情和睦,这在最后她回贾府探亲的情节中可看出,丈夫因贾府事多,让探春多住几日,跟迎春回府孙狼派人催着回家形成鲜明对比。

邢岫烟——不是贾府嫡亲子孙,是邢夫人的侄女,到贾府投奔邢夫人。而邢夫人待其还不好,出身地位更是远不如大观园中其余女子。曹公描写她的笔墨不算多,但通篇看下来,邢岫烟给人的感觉却很舒服,她坦然接受自己出身不高只能寄人篱下的生活,低调隐忍,并非一味抱怨,跟林黛玉有大观园最高掌权人贾母护着却还动辄想家落泪郁郁寡欢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她也未因所处困境而自暴自弃或投机取巧,而是静心沉淀,知书达理,跟尤二姐尤三姐等淫乱之路亦形成鲜明对比。也正因为其在客观环境不利的环境下仍泰然若素、端庄典雅、自尊自爱,才得以被薛姨妈看中,指配给薛蝌。薛蝌是红楼书中为数不多的好男人之一,二人婚后的生活也幸福和谐,难得的良缘。

2、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是至关重要的。红楼中印象较深的几个母亲,王夫人、赵姨娘、李纨、尤老娘,个性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同。王夫人因长子早逝,对宝玉溺爱无边,从金钏之死就可看出,亏得宝玉本性不坏,虽顽皮,却也未作出无法无天的混帐事,但对学业并不上心,跟王夫人的不管束不引导不能说没有关系,不过他天生并非凡人,结局已注定,过程中是否教导也无甚作用。大观园中其他人都是肉体凡胎,母亲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还是能看出来的。

先说正面的案例——李纨教导贾兰,李纨年纪轻轻没了丈夫,没有总在旁人面前表现出怨天尤人之态,也没有勾搭过旁的男人,跟夏金桂那路货色全然不同。她本身贤良淑德,温柔持家,丧偶后一心抚养贾兰,亲盯学业,培养性格,所以贾兰并未沾染贾府多数男人的纨绔之气,而是好学上进,一举考上功名,对母亲亦孝顺有加,李纨的晚年应该过得比较幸福。

下面说说两个典型的不良母亲范例,赵姨娘和尤老娘。赵姨娘有两个孩子,探春和贾环,同出一个肚子,性格眼界却相差甚远,跟后天的教养有很大关系,探春在贾母身边长大,受贾母熏陶大气端庄,加上自身勤勉克己,为人处世公平正道,对亲母赵姨娘的无理取闹也无偏私,积攒了好口碑。弟弟贾环就全然不同了,跟着亲母,被赵姨娘影响甚深,不学无术不走正道,唯利是图,却又头脑简单易被人忽悠,竟联合王仁卖巧姐。根据曹公的描述,贾环的样貌也登不上台面,和宝玉、贾兰不能并论,按理探春的兄弟容貌不会差,但形象气质是由内而外受影响的,尖酸刻薄之徒的外在必不会好看。本是贾府的亲孙,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一展抱负,终因疏于管教一事无成。

说到尤老娘,自然是对两个女儿的价值观没有进行正面影响,最终毁了两个有倾城之貌的女儿。尤二姐和尤三姐容貌姣好,不在大观园女儿们之下,家世虽不算好,有贾府这门亲戚,也是能增光不少的,若是安安稳稳自尊自爱,本可以找个正经人家嫁了。但在毫无底线攀附权贵的母亲影响下,姐妹俩跟贾珍、贾蓉弄出一堆乱伦之事来,闹得人尽皆知,其他登徒也都想占一占便宜,好端端的女儿家落得个淫荡的骂名。事实上,这种状况也不是她们所愿意的,只是年纪尚小的时候老娘不管,还默许贾珍父子调戏,时间长了也觉得自然了。到后来,二姐三姐都有意找个安稳的归宿,但不良名声在外,正经人家的男子多是有所顾忌的,柳湘莲就是很好的例子,最后三姐被拒绝自刎。二姐的结局更凄惨,以为找了个能依托的对象,却不知入了更大的虎穴,凤姐是何许人也,单纯的二姐哪里是她的对手,最终吞金而死,死前也是被凤姐折腾得不轻。其实这姐俩都不是坏心眼的人,不然也不会一个被凤姐折腾死,一个求爱不成自尽。在我看来,落得如此下场跟尤老娘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贾珍唆使尤二姐嫁给贾琏的时候,承诺给尤老娘尊贵的身份,享不尽的富贵,尤老娘就立马同意了,丝毫不考虑女儿未来的处境。曹公在书中未提及两个女儿死后尤老娘的结局,但肯定是不会好的,贾珍之妻尤氏也并不是个深明大义之人,何况这老娘还不是她亲娘。

红楼梦通篇看下来,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思维,众多的人物性格在他笔下生灵活现,而且透过书中发生的一桩桩大事小事能影射出很多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不失为一本可以回味多次的好书。

读《红楼梦》有感(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岁月荏苒,时代更迭,《红楼梦》作为一部旷世奇作,其中蕴含的深意哲理在文化科技皆发达的今天仍为人们所惊叹。于是在这个桃花吐蕊、玉兰初绽的春天,我和我的室友们再次打开了这本书,体会其中人间百味、世故炎凉。

《红楼梦》篇幅宏伟,结构清晰。以十八世纪上叶的中国作为背景,以主人公贾宝玉极其戏剧化的人生道路为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内容,生动描述了贾府为主的封建大家族逐步没落的过程,同时批判了那个时代的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以及隐隐透露出的末路之势。

《红楼梦》最令我着迷的,是其中对人物的描写。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和扎实的文化底蕴,把每个人物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其中大量的诗词、绘画、乐曲的描写,极具个人特色,将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在文中他们自己的作品中流露出来。于是就从书页里柔柔走出个诗一样的林黛玉,玉做的骨,雪塑的身,裹挟一身清风般的才情飘飘然走到我们面前。作者汲源于中国辉煌的传统文化,才将这一人物捏得如此脱俗,哪怕在书中十二钗群芳里也始终散发着不同其他的文香雅气。

除此之外,作者在《红楼梦》中还真实地表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使其中人物不至于离了尘世登了仙,变得更加有血有肉。贾宝玉出生在荣国府,女孩堆里长大,生的是一副平易近人、温和柔顺的性情。王熙凤也说他“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可他又是叛逆而桀骜的。他蔑视追名逐利的世俗,痛恨八股文章,像颗顽石一样异于这个时代。而林黛玉是美丽的,是脆弱的,却又是十分矛盾的。她自尊且自卑,刻薄却宽厚,时时敏感着这世间的一切,叫人“恨也不是,喜欢也不是”。王熙凤机关算尽,步步为营。在几百人口的荣国府,只有她能这般八面玲珑地经营运作。她是可恶而劣迹斑斑的,却也是聪慧而华贵艳丽的,让人又爱又恨,仿佛在字里行间幻听到她那泼辣的笑声,每一个读过《红楼梦》的人都无法否认,王熙凤确实是书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上、艺术技巧上,都达到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难以超越的峰顶。作者丝丝入扣,从日常的用餐对话等十分平凡的生活细节中,体现出显著的文学气息。作者用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文笔,让我们在点滴之间体会整个社会的起落。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读罢《红楼梦》,仿佛又一次大梦初醒,又仿佛仍身处梦境之中,迷惘思索之中久久不能平静。而窗外花香鹊鸣又是何等真实可爱,把握时光,不负青春。

读《红楼梦》有感(四)

红楼一梦,恍然惊醒,悲剧,让人美到心伤——《红楼梦》读后感。忆梦中之事,似是难记;忆梦中之人,若在而前;忆梦中之言,甚觉心伤。无奈,超脱时期,终成悲剧。

烟雨朦胧之中,一位瘦弱的少女望着无尽的河水,风轻轻地掀起衣衫,还带着一丝丝的凉意。心绪随风飘入广阔的空中,沉入寂静的水中。那深锁眉结的愁啊,泪顺着她清秀的脸颊无声滑落,滴落江中,测起几丝涟漪。她想到了她自己苦命的母亲,那早早抛弃她独自忧伤逝去的母亲。千年绛珠,初入凡尘。只为报答当初的滴水之恩,便流尽了一生的眼泪。

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可以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望着后来的宝钗,黛玉是幸福的。

从前我十分计厌宝钗,到最后来,我都认为他是一个冷酷自私的人。其实细想起来,她才是书中最可悲的人物。生于富贵家庭,满腹诗书,是封建社会标准的德才兼备的女子,喜悲不形于色,否则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吟诗作对,别有一番风味。但似乎她的人生也如此可悲,想入宫却无奈薛蟠之事。寄情于宝玉,他却早已心有所属。在封建礼教的支配下做一个贤良淑德人人都爱的女子,却早已麻木,从未真正得到过自己想要的,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无论是爱情还是人生,她都在父辈安排好的路径上不急不缓地行走,像是外表端庄华丽实则没有自由的提线木偶。她的悲剧也许比黛玉更令人叹息。如果贾府不倒,宝钗至少没了夫君还有富贵,但如今呢?贾府已经沦落到何等地步。没有他的陪伴,孤苦一生。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理。

在这样的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里的众人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即使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夸赞,最终年纪轻轻就郁郁而终;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赋会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偏只念木石前盟,误终生。曾经繁华的人生如一场梦!

读《红楼梦》有感4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