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述职报告 > 其他述职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多篇

调研报告是针对某个案件、灾情、事故所去调查,而写出的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有意识的探究和研究所写出的报告。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调研报告范文多篇,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QQ截图20220311175913.jpg

 调研报告范文(一)

乡镇一级政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前沿阵地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对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我们深入相关乡镇开展了专项调研,进一步摸清了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现状,为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我市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基本现状

目前,各乡镇政府机构设置一般包括:负责党委方面机构是党政办公室、武装部、团委、妇联、工会;负责政府方面机构是民政办、综治办。各乡成立便民办事机构一站式服务大厅,在业务办理上土地所、农村经济管理站能够办理部分业务,其他站办所基本不能办理具体业务。

经过整合,乡镇原有的站、办、所全部统一改为“2所5中心”。具体办法是:除财政所、司法所仍保持原管理体制和机构职责不变外,整合农业、农机、林业、水利、畜

牧等机构职责,成立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整合文化、广播等机构职责,成立宣传文化服务中心;整合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机构公益服务职责,成立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整合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境卫生等机构公益职责,成立乡村建设发展中心;农经站统一更名为农村集体经济服务中心。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人员总量不足,分配结构不合理。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组织机构,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但是由于乡镇政府人员学历不高、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缺乏相关专业性人才,导致工作开展效率不高、人员没有活力、懒惰思想等最终公共服务不到位。

1.总量不足,学历不高。由于乡镇政府在机构改革后,政府服务职能增加但是人员结构没有增加,往往是一人承担几个工作任务,而且现在办公都是现代化、无纸化办公,有些工种专业性要求很强,但是目前乡镇人员的学历无法胜任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中研究生和大学学历所占比例偏低,高层次、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严重不足。

2.人才分布,结构不合理。乡镇政府人员年龄正在趋于老化,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人才的断层现象开始显现,人才学非所用现象较为普遍,人才总量不足与人才浪费并存,复合型人才过少。

3.人员更替慢,思想保守。由于乡镇政府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方面没有干劲、缺少活力,而且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固化,再加上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少,最终使办公方法落后、效率低。

4.专业性人才缺少,工资待遇相对低。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乡镇政府急需专业性强的工作人员,但是乡镇政府没有这类人才;另外由于服务对象是基层的广大群众,群众素质参差不齐,工资待遇再相对低,导致工作人员情绪化,服务群众质量大打折扣。

5.人员职称问题有待解决。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指数不够,符合条件人员多,导致职称竞争激烈,间接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二)权责不统一,监管严重缺位。乡镇政府面临的普遍困境是责任大、权力小、权事脱离的现象。一方面上级的属地追责、增压;另一方面是没有相应的管理权限、处置权限、执法权限,导致上级部署的工作不能全面展开,落实到位,干部意见大、群总怨言多使乡镇政府处于尴尬境地。

1.职责单一,处置权限受限。乡镇政府在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时,缺乏工作任务的界定标准,工作中往往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等各个领域内容,而且部分工作要求是有专业技术性人才去办理,临时性、阶段性、突击性工作一项接一项,且完成与否都将与年底绩效考核、奖惩直接挂钩。

2.职权不对等,服务不到位。乡镇政府作为一级政府

机构,工作内容涉及面广,而且直接服务人民群众,为百姓办事,但是上级部门往往是“一纸文件”转任务,“一则通知”要成效,但职权在上级部门,乡镇难以落实,疲于应付;更多基层干部为应付上级名目繁多的会议和检查,时常处于身兼多职、分身无术的窘境,服务群众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

3.职能不全,执法缺位。乡镇政府上对各级政府各项事务,下对服务的对象大多是村民,并且乡镇职能上特别是安全监管、行政规划、经济建设、规划管理等方面没有执法权、规划权、审批权等,导致乡镇政府在遇见具体工作时无法及时完成,执法缺位现象严重;乡镇政府由于功能不全,导致上级部门布置工作时形成千线一针的现象,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群众诉求事无巨细照单全盘受理的原则,导致乡镇政府在执法、调控、协调力度不断的减弱,事务日益沉积,群众需要的服务因职权受限得不到满足。

(三)机构体制不完善,岗位编制不对等。由于乡镇政府是一级政府组织机构,工作内容涉及面广,制度设计上还存在不足,事权与财权、能力与职能能否实现较好匹配,现实情况却是不少上级部门把职责层层下压到乡镇,但相应的资源并未同时下沉,处理问题时受到机构体制和岗位编制限制。

1.服务部门设置不合理。乡镇政府个别部门职责不多、业务量也不大,但按照上级要求必须配工作人员,形成“闲岗”;另外,很多基层站所,属于上级部门直管,乡镇政府没有管辖权,由于工作体制不顺,造成这些站所对乡镇基层服务参与度较低。

2.综合执法机构缺少,执法权缺失。乡镇政府在工作内容时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等各个领域内容,法制建设不完善。由于乡镇政府在处理这些领域内容时,一是没有相对应的执法机构;二是严重缺少相关专业的技术性人才,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问题处理不及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领导职数增加,总编制没有增加。一方面乡镇政府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人员老龄化严重的现象,缺少年轻工作人员,导致在工作时出现没有人干活的现象;另一方面近年乡镇政府机构改革领导职数增加,伴随着工作人员退休的增多,总编制没有增加,新入工作的人员少。

4.人岗不统一,转换困难。乡镇事业编岗位分为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事业编制人员在专业技术岗从事相关工作可申凭职称以增加工资收入,而在管理岗为工作职称评定受限,只能靠工作时间长短分步晋级增加工资,但相比职称评定空间狭窄、工资增长缓慢,多数事业编制人员不愿意从事管理岗位工作,导致部分岗位无人问津,消减了乡镇整体为人民群总服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派而不管、身份尴尬”。上级部门派驻到乡镇工作的垂管人员人事权归上级部门,而工作地点在乡镇,乡镇缺少相应的人事管理权限,工作开展难以统一部署、统筹调度,身份的双重性,造成工作局面尴尬。派驻工作人

员工作质量的好坏,全凭个人业务能力和工作负责态度,缺乏有效的制约和激励机制。

(四)公共服务不足,配套功能不齐。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基本职能之一,而且公共服务类别繁多,涉及工作面广,相对应的配套服务功能不齐。

1.公共服务事项权责清单不明确。乡镇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没有实行动态管理,乡镇政府没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做到立、改、废、释及机构和职能调整情况还存在。

2公共服务与配套功能不对等。乡镇政府在给广大群众提供服务时,一般实行的是属地管理的原则,目前,乡镇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的办事流程,但是有个别的办事大厅基础设施需要改进,不能办具体业务,只能办部分业务人员岗位管理不到位。

3.配套经费难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由于上级配套经费少,乡镇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没有达到相应的服务需求,每个乡镇都要进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配套,投资资金大,且后期管理、运营、维护费用高,资金缺口大。

(五)购买服务能力不足。随着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购买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组织财政压力,但是乡镇没有独立的财权,购买服务事项难以拓展。

1.没有购买服务资金,缺少第三方考评监督。乡镇工

作的特点是千丝万缕、事务灵活多变,突发事件多,应对时间紧等,每个行政村的垃圾箱、垃圾车辆运输管理、保洁人员的工资、公路的后期养护以及村民饮水安全和河道垃圾清理都需要政府购买服务,但是由于购买能力不足,第三方考评机制缺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没有精细的购买服务清单,管理维护难度大。购买服务清单的缺少,在购买服务时很难准确掌握标准尺度;管理维护难度大,一方面乡镇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极低,垃圾乱堆、污水乱排、住房脏乱等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由于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缺乏资金,导致垃圾填埋网点规划不合理以及已建成设施设备运转不畅。

3.财政负担重,缺口较大。乡镇财政管理实行乡财县管制度,乡镇财政资金来源主要靠县财政拨款,随着乡镇财权削弱和事权的膨胀,很多新增资金需求要乡镇自行配套解决,增加了财政负担。“经费紧张”是所有乡镇反映激烈的突出问题。

(六)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资源分布不均。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信息平台化建设向多级联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推动县乡(镇)之间、县级职能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积极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但是部分村居宽带网络还没有普及,3G\4G网络还没有全面覆盖,信息资源共享互通基本不能实现。

1.缺少数据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乡镇政府作为采取基本数据信息的第一人,对数据的准确度掌握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乡镇政府管理的系统低保社保系统、合作医疗系统、人口计生系统等系统资源自成体系,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就同一数据信息往往是重复多次采集,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且各个数据之间相互“打架”、不精确问题突出。

2.教育、医疗优质资源失衡。受交通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限制,偏远地区的乡镇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专业人才和设施设备想城镇聚集,当地居民就医入学困难,多数村民为使子女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被迫选择异地上学,这不但导致群众受教育的成本增加,而且造成偏远的乡镇教育资源闲置浪费。

三、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相关建议

乡镇政府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执行者,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织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者,并结合全面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工作。新形势下,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重要举措。要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重点,建立具有四平市特色的为民服务新体系,才能稳妥有序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

(一)完善管理体制,加强乡镇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一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乡镇工作实际,确定党政机构设置形式和数额,较大的乡镇可设置8个以内的内设机构,其中4-6个必设机构,突出地方特色选设1-2个机构,乡镇原有的站所统一改设为“2所5中心”。二是推进乡镇执法改革,成立综合执法机构,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本着属地整合原则,同时配套具有专业技术性的人才,便于在日后工作中能以专业角度解决问题。三是确定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形式和数额初,步确定“5+X”设置形式,“5”是必设机构,“X”是选设机构。四是畅通乡镇干部与上级机构干部的能上能下的交流渠道,着重解决基层干部提拔难,上级机关干部不愿下基层的尴尬局面。

(二)扩大乡镇政府的服务管理权限。对乡镇政府的服务管理权限适当下放,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质量,而且在群众中也能树立威信,按照中央提出的权力下放、权责一致的原则,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行使的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措施,以及行政许可事项外,对那些直接面向群众、量大面广、由乡镇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给乡镇政府,增强乡镇政府的执法力度。

(三)全方位推进乡镇行政执法改革。一是研究探索行政执法新模式。坚持以法行政推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执法重心向乡镇下移,探索实行“1+3”综合执法模式。“1”是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3”是指派驻城管中队、区域性行业执法、委托乡镇执行的综合执法等三种执法形式,逐步建立完善授权执法、与县级执法部门协作执法等工作机制。二是梳理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梳理包括土地、农田水利、环境治理、饮食安全、环保、计生、林业、交通等方面13项执法事项。研究综合行政执法的形式,确定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健全完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四)优化人员配备,打造全面过硬的乡镇干部。切实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落到实处,为实施乡镇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一是拓宽干部选拨渠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注重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二是建立完善乡镇干部轮训制度,加强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重视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培养。三是将基本符合退休条件的准予退休,将有能力、有干劲的干部提拔到合适岗位予以重用,将达不到退休条件且无工作热情、懒、散、慢的调整转移到相对单一的部门,以最大限度的腾出乡镇岗位和编制,给年轻干部提供一个展示平台。四是除了上级部门的特殊人才引进外,其他需新招录的人员,必须优先从乡镇进行遴选,让乡镇成为上级部门招录人员的必经之路和首选对象,形成各类人员想乡镇流动的趋势和导向。

(五)完善财政体制,进一步解决财力不足问题。财力是促使经济发展、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是建议合理调整乡镇财政体制,适当提高乡镇财力结算比例,实行差别化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二是根据财权和事权的统一原则,增加乡镇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避免将过多事权和支出责任下移。三是适当增加乡镇财政预算经费,增加对乡镇为民服务经费的投入比例,保证合理支出的需要。四是建议乡镇结合自身财政实力,有计划的控制当年的财政预算,做到资金在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计其功的原则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制定目录详单,推进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作用。乡镇政府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制定符合自身的目录详单。一是乡镇政府主要从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治安、基本养老保险、全民健身、群众文体活动等出发,梳理乡镇政府的职能和管理权限,明确划分县和乡镇政府的事权和职责。凡是应由县政府承担的工作实行县主抓,乡镇协助完成机制,凡是县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得随意转嫁给乡镇政府,最终形成县乡政府协调互补、各负其责、各尽其责的有序局面。二是要明确乡镇政府与村(居)委会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对村(居)委会换届选举进行督导,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七)加大购买服务力度,提高公共信息平台化建设。一是加强乡镇政府购买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对适宜采取市场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应尽可能交由社会力量承担,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二是坚持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不减,促进乡镇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的内容和形式不断的向纵向发展。三是构建省、市、县、乡标准统一、多级联动、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县乡(镇)之间互联互通的网上政务体系,四是逐步实现县乡(镇)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全县域通办和全流程效能监督。

(八)建立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各乡镇政府应大力运用新媒体,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建立微信公众号便民服务平台。一方面主要提供:办事指南、乡镇动态和乡镇服务等三大类功能,平台应包含民政、计生、劳动保障、居住证等行政事项办理流程介绍,能及时为居民提供乡镇动态新闻、党群活动通知、惠民咨询、留言板等服务信息,并可以向居民推送健康服务、天气预报、乡镇街景等生活信息,为居民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另一方面功能:发布政府政务信息、最新资讯、便民指南,宣传乡镇形象,与群众交流沟通,提供在线咨询、投诉、建议、问政等服务。不管居民在哪里,只要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随时随地足不出户掌握最新的动态,更好服务各乡镇的建设与发展。

(九)建立协调机制,推进乡镇政府与县部门派驻人设。一是加强乡镇政府购买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对适宜采取市场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应尽可能交由社会力量承担,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二是坚持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不减,促进乡镇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的内容和形式不断的向纵向发展。三是构建省、市、县、乡标准统一、多级联动、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县乡(镇)之间互联互通的网上政务体系,四是逐步实现县乡(镇)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全县域通办和全流程效能监督。

 调研报告范文(二)

为深入贯彻执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及工作队员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桂组发﹝2016﹞12号),按照西乡塘城区组织部《关于撰写上报工作调研报告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3月27日正式驻村以来,为掌握富庶村的村情民意,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第一书记与扶贫专干采取实地蹲点调研、入户走访、召开村两委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情况。富庶村原是南宁市永新区富庶乡,2005年南宁市城区合并后纳入坛洛镇,现为坛洛镇的一个行政村,2010年列为南宁市贫困村。距坛洛镇政府16公里,距南宁市68公里,西北面和隆安县古潭镇交界,东面与坛洛镇定顿村交接,南面与三景村相邻,属于边远山区。耕地面积15800亩,其中水田6460亩,旱地9340亩,人均耕地2.33亩。全村主要种植水稻、香蕉、甘蔗、西瓜、黄瓜、南瓜、木薯、花生等经济作物。

全村总户数1447户,常住人口6735人,多为壮族。辖有16个自然坡,分别是富庶街、菊丹坡、新他坡、旧他坡、岜德坡、岜内坡、岜马坡、坛黎坡、旧圩坡、甘坡、巷增坡、十三队、那坭坡、绿榄坡、新六厘坡、旧六厘坡,各坡的人口分布比例如图1所示,可大体分为富庶街和菊丹、新他和旧他、旧圩和甘坡三大板块。

富庶街是富庶村人口最多的自然坡,占整个富庶村人口的近1/5,是富庶村民委员会所在地,也是富庶赶圩集市所在地,于1921年农历11月27日建街,拥有悠久的历史。公共设施有富庶中学、幼儿园、篮球场、烈士纪念碑、过往巴士落客点,是富庶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新他坡和旧他坡板块与三景村交界,也紧邻富庶街,地势平坦,有一条小河流过,耕地面积较多。旧圩和甘坡板块在一百年前是民国政府统治下富庶乡的中心,也曾是地主较为集中的地方。由于以上地理、历史因素,这三大板块人口占整个富庶村人口的65%。

(二)村两委班子情况。富庶村设有1个总支部,村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分别是绿览坡党支部、岜内坡党支部、坛黎坡党支部、富庶街党支部、新他旧他党支部、富庶村联合党支部、富庶淀粉厂党支部。村委班子成员8名,其中,定工干部8人,非定工干部2人,其中女干部1人,平均年龄约52岁。全村党员74名,其中,男党员48名,女党员26名,平均年龄45岁。

(三)精准识别贫困情况。2016年富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共199户,762人。截至2017年底,已脱贫156户,624人;未脱贫43户,138人。其中2016年脱贫70户,306人;2017年脱贫86户,318人。2018年计划脱贫21户,78人;2019年计划脱贫17户,53人;2020年计划脱贫5户7人。

(四)集体经济发展情况。2017年,富庶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3.6万元,主要来源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山林公益补偿金,年收入为11.8万元;二是村委铺面出租,租金年收入为0.8万元;三是土地流转出租,租金年收入约为2.4万元;四是固定分红,利用财政资金共107.4万元入股百香果公司、富中加油站、建乐养鸡合作社、望富合作社,每年固定分红8.6万元。

(五)产业发展情况。富庶村的“3+1”特色产业为瓜类、蕉类、优质水稻和养鸡,村民灌溉土地按季节轮流耕种甜南瓜和优质水稻,每年5月份是甜南瓜收获的季节,收获后就种优质晚稻。目前有不少大型农业企业,如富庶百香果公司种植百香果,广西吉港农业公司种植香蕉,铭和农业公司和三红蜜柚基地种植三红蜜柚。另外也积极培养致富带头人,带动本地贫困户和群众发展,成立了丰旺合作社种植生姜,建乐养鸡合作社养殖土鸡等。

二、当前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富庶村有一条二级公路到隆安县古谭镇,但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十分影响过往车辆通行,目前桂西公路局已在

建设,但进度比较缓慢。全村16个坡都缺乏三面光灌溉水渠,目前水田灌溉水渠是泥土挖掘出来的,水分流失过快,没能充分有效的蓄水灌溉,村民生产灌溉需要花大力气到河边抽水,生产效率过低。村屯路灯太少,影响村民夜间出行安全,在富庶中学门口100米处都是全黑的路,影响师生夜间出行。乡村科学规划相对缺失。目前只有坛洛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富庶村是没有乡村规划,在空间、位置、场所、卫生、安全、节约、环保等方面都欠缺考虑和科学性。比如,各坡虽然都有硬化水泥路,但有些存在安全隐患,也缺乏环坡道路。还有垃圾处理上也欠缺考虑,目前垃圾中转站四周都是耕种地,周边有生姜种植基地,有番石榴种植场,还有冷库,经常进行露天焚烧,有害气体影响周边的农业生产,垃圾废液也会影响地下水质量。另外村庄整治应以规划先行,立足于发展生产,对村庄的产业发展进行合理定位。

(三)精神文化活动比较薄弱。整个富庶村只有两个标准公共篮球场,一个在村委,一个在坛黎坡,于2017年建设完工的。根据这一个月的观察,公共篮球场为妇女和小孩提供了活动场所,每到傍晚,有不少遛娃的妇女和打篮球的小孩,整个富庶一共有16个坡,2个篮球场是难满足群众文体活动的需求。另外,只有坛黎坡和新他坡建设有一些健身设施,其他10个坡都没有健身设施。无法当地群众的健身需要。

(四)留守儿童和老人较多。村里的青壮年普通劳动力有半数外出务工,只有小部分留在村里务农,其余的是上年纪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在入户中发现,很多都是老人在村里带小孩,父母外出务工只有过年回家。留守儿童极易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出现的严重断层或缺位。由于父母的疏于照顾,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伤害、失学辍学、误入歧途等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也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五)人才资源比较匮乏。这几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农民仍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从走访的情况看,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多数是初中和小学,职业技能水平不高,观念上存在从众心理,如“观察别人用的结果再作决定”,缺乏创新意识。农村对院校毕业生吸引力低,大多数毕业生没有回农村工作的意愿,就算有也多数是把在农村工作作为跳板,一旦有机会就会离开农村,这类现象在学校、卫生院较多,人才结构稳定性较差,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一)加强基层党建首先,是加强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政治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引导村支委和广大基层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合格”,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汇集起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磅礴力量,坚持以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其次,是完善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和完善支委会、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和党课的”三会一课”制度,保证党内组织生活的制度化、经常化。加强党风廉政自律、公道正派,认真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立健全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强化党内的民主监督。最后是发挥基层党支部党建共建作用。分利用后盾单位资源优势,以党建工作为纽带,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实现党建共建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力图建立党建扶贫联建机制,创新党建新思路,打造党建新品牌。第一书记和两个扶贫专干分别来自财政局、检察院、统计局,将重点围绕扶贫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工程造价审核、未成年人法制进校园、禁毒扫毒法律知识普及、涉黑除恶法律专题专题演讲、开展法治宣传等和村委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二)高度重视乡村规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规划搞不好,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在现行的城市规划法律体系中,涉及村庄规划的国家级法规和规章只有《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两个文件。按照这两个文件的指导,村庄规划一般应参照村镇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编制。从空间方面增强土地的利用率,从位置和安全方面加强建筑规划的合理性,从建筑的场所和公共卫生方面提高农村居住环境的质量,结合各坡特点,突出人文环境的影响,保护当地历史文化建筑。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力争规划达到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有符合规划的硬化路面,有达到饮用水标准的生活用水,有布局合理的垃圾收集转运场所,有安全卫生的住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等效果。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一个方面,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适当逐步增加标准篮球建设,如果没有条件建设篮球场的,可建设非标准篮球场,如果都没有条件建设的,可适当建设健身器材供群众使用。另一个方面,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贯穿到农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细节之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激发他们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从文明创建的旁观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在移风易俗、家风家教、环境卫生、文化生活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如三面光水渠,按

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一方面动员直接受益的村民们参与到水利建设大会战中,一方面协调派出技术人员及专业施工队深入实地做好勘测、设计、规划和施工等全方位技术支持服务。另外对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群众反映大的,进行重新修建。二是加快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如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村庄安全建设、广播电视电话网络建设、教育卫生设施建设。三是加快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有利于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条件、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社会覆盖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品质和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服务性物质技术条件。如:通屯道路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等。

(五)推动产业发展。抓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一是切实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力促“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坚持规划到村、工作到户、责任到人,扩大农户参与、选择发展项目的自主权,把各类项目、资金真正落实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二是围绕富庶村原特色农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加快促进贫困户特色农业发展,逐步形成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市场的工农业产品,以产业发展从根源上提升贫困群众发展能力。重点发展以水稻、香蕉、甘蔗、西瓜、黄瓜、南瓜、木薯、花生等经济作物等为重点的种植产业,发展以生猪、肉牛、山鸡等为重点的养殖业等。加大对乡村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以乡村旅游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三是创新思路创建村集体经济。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从富庶村集体经济自身条件出发,结合本村实际,利用村集体土地,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引进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冷库建设,着手招投标工作,立足冷库打造仓储、加工、零售产业,带动富庶村集体经济发展。四是扶贫同扶志、扶智想结合。着重围绕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两个方面的重点,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增强增收致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以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为重点,进行养殖技术、种植技术、餐饮服务、维修技术农村生产经营服务等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通过农村科技和新型农民培养到村到户,确保有条件的贫困人口掌握1-2项实用技术、有农业科技人员具体指导帮扶。

(六)精准脱贫攻坚。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必须注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最贫困的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准配置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资源,因户因人施策,以整户推进为载体,围绕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电、路、住房、信息、素质提高、产业发展等开展工作,确保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一是建立“三位一体”大扶贫机制。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的“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专项扶贫切实瞄准扶贫对象,真正把自治区、南宁市和城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最困难的户和贫困群众最紧迫的事情上,重点做好富庶村基础设施改善以及贫困户致富产业发展、无房户和危房户新建及改造、小额信贷扶持等到村到户扶持项目。行业扶贫按照上级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细化实施。社会扶贫重点构建社会力量与贫困农户点对点直接无偿帮扶机制,积极动员富庶村内外企业、社会组织和村民个人参与扶贫,畅通“滴灌”到户的社会扶贫新渠道。二是完善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在全面完成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按照扶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行扶贫对象动态化信息管理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对收入变化情况进行核算分析,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准确掌握脱贫情况。

三是建立跟踪抽查监督机制。要紧紧围绕199贫困户762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摘帽,严格按照 “1:3”要求,认真落实挂包帮扶责任,坚持深入挂包村入户走访,面对面了解情况,确保部门包村如期脱贫,干部帮户如期脱贫。不定时抽查帮扶责任人,对帮扶手册填写错的提出修改,对帮扶次数达不到的要求的提出整改。

(七)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实行“精准投向、专款专用”,所有涉及扶贫开发财政资金,必须进入财政专户,统筹使用项目资金,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做到立项精准。在申报项目前搞好项目前期调查、制定出符合扶贫项目政策、产业发展和当地农民积极实施的项目,并对确定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扶贫项目严格按计划实施。对符合招投标的项目,严格按照招投标的有关规定进行,全面推行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建立完善跟踪监测和验收制。杜绝以小充大、以少充多、以劣充优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结束后,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人员进行验收,防止和杜绝扶贫资金“跑、冒、滴、漏”。

(八)严格纪律要求一是严格政治纪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牢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时时刻刻保持清醒,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中央和自治区、南宁市和城区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至始至终把“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要求体现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二是严格组织纪律。在具体工作中要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把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与“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态度扎实做好精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要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详细掌握基层基本情况,及时梳理归纳党员、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要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和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奋勇担当、锐意进取。三是严格作风纪律。2018年是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富庶村严格按照南宁市以及城区纪委、组织部、扶贫办等工作要求,

重点抓好扶贫领域贪污腐败与纪律作风问题,重视会风建设,做好作风领域宣传工作,时刻紧绷作风纪律之弦。

调研报告范文多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